【摘要】2019零基礎非師范生,備戰(zhàn)教師資格筆試靠這幾招!閩州教育網(wǎng)小編提醒,2019考下教師資格證的好處可多了,所以說,零基礎的非師范生可要加把勁備考。
2019零基礎非師范生,備戰(zhàn)教師資格筆試靠這幾招!
1. 教材——確定自己每天閱讀的頁數(shù)
首先在時間充足的狀態(tài)下,建議教材通讀三遍。
第一遍:通讀全部教材,但是這一遍并不要求掌握知識的重難點,只是從整體上對考試內容和課本的重難點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第二遍:了解重難點以后,再閱讀一遍教材。這一遍的要求:搞清楚考試的重難點。第一遍閱讀是“不求甚解”的通讀。第二遍就是細讀。對于每個知識點以及考試范圍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并記憶。
第三遍:通過第二遍對知識點的篩選以及掌握。第三遍就是側重于考試的重難點的背誦記憶。
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并沒有規(guī)定教材,所以大家選教材的時候記得擦亮眼睛喲~盡量仔細的篩選。
2. 記得做讀書筆記
舉個例子:如果你報考的學段是中學(初中,高中)教師資格證的話,教材是3本(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能力)加起來大概有1000頁+。所以就算你有哆啦A夢贈送的記憶面包,對于有些知識點你還是會有疏漏。(更何況你又不是大雄,沒有哆啦A夢,更沒有記憶面包)
古人云: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在通讀教材的過程中,做讀書筆記就相當于把全書的的知識點做了一個脈絡梳理。(可以選擇做一下表格,或者樹狀圖,會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對于難理解和難記憶的知識點,一定要在讀書筆記上記錄下來。建議第二遍閱讀教材的時候開始做讀書筆記。(好處就是在第三遍閱讀教材的時候會輕松很多。)
3. 做試卷
通讀完三遍教材以后,做完讀書筆記,這個時候你可以安心的做試卷啦~
注意在這個階段你已經可以大概的整理出考試大綱所覆蓋的一些重點章節(jié)的重難點。對于考試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了解。
做試卷的前期可以先做一些模擬卷。沒有技巧,就是刷題、刷題、刷題(但是要記得整理一個錯題本。第二天做題的時候可以先翻閱錯題本,大題相關的知識點也可以背背)中后期做真題 。
做真題的時候完全可以模擬一下正式考試的時間模式。在考試規(guī)定的時間范圍內做完試卷,做完后對照答案,也要有一個評分,注意查漏補缺。
另外昨晚的真題試卷也不要,放在一邊就不看了。要學會分析試卷中出現(xiàn)的重難點,并且對于相關的知識點有個大概的理解和記憶。
筆試試卷分值的計算方法:試卷滿分是150分。但是計算分數(shù)時要換算成120的分值,規(guī)定的合格分數(shù)線是:70分。
精彩文章分享:2019教師資格考試教學觀命題角度分析
在教師資格考試過程中,綜合素質考情相對固定,在職業(yè)理念部分每年所占分值在22分左右,主要出題角度圍繞三觀,所以各位備考考生需要掌握理解三觀,而教學觀在三觀中,出現(xiàn)材料題的頻率相對而言更高,這里主要給大家介紹教學觀常見的命題角度。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應試教育更多是教師為中心,采用灌輸式教學,這樣的課堂無疑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新課改強調要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在材料中,如果出現(xiàn)老師讓學生參與課堂的表現(xiàn),例如,角色扮演、演講比賽、情景模擬、全班討論等情形,都可以用這一理論進行相應的分析。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新課改強調教學最終目的不是教學生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材料中,老師如果能夠幫助學生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則可以用這一條去理解。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新課改之前的應試教育只注重教學結果。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更重視學生學習的答案,不注重學生是否掌握知識的過程,新課改后我們在注重結論的同時更加注重過程,在材料中出現(xiàn)老師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講自己解題思路;老師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生動形象且符合實際特點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知識推導過程,我們都可以答這一理論。
溫馨提示:教師招考可比考教師資格證難得多,如果你想要參加教師招聘,同時又已經獲得了教師資格證。建議考生考慮報個班培訓學習一下,這樣才能更有把握通過教師招聘考試。若想要了解更多2019教師招考培訓相關的信息,不妨咨詢下閩州教育的老師們,他們將為大家各種問題的,具體的聯(lián)系方式如下:
報名電話:185-5928-3143(微信號) 林老師
185-5969-5373(微信號) 羅老師
報名地址:閩州教育職業(yè)培訓中心(廈門市湖里區(qū)安嶺二路95號紅豆杉科技大廈B棟6樓B區(qū)閩州教育)
招生網(wǎng)址:m.nhanhay.cn